第十一屆台北電影獎,盛大公佈劇情長片、劇情短片、紀錄片、動畫短片入圍影片囉!
大家快進來看看這屆有哪些精彩影片入選,也恭喜各位入選者喔!
第十一屆台北電影獎 劇情長片類入選名單(九部)
第十一屆台北電影獎,盛大公佈劇情長片、劇情短片、紀錄片、動畫短片入圍影片囉!
大家快進來看看這屆有哪些精彩影片入選,也恭喜各位入選者喔!
第十一屆台北電影獎 劇情長片類入選名單(九部)
入選紀錄片的題材多元,動畫則由新世代導演當家
林育賢新作品《六局下半》,台北電影節溫馨首映
2009年台北電影獎紀錄片入選名單2日揭曉,這次總共有十部紀錄片入選,這次有很多優秀的導演參與紀錄片的拍攝,像是《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又有新作品《六局下半》,記錄台東富源國小老師為了要鼓勵不愛念書的小朋友,以棒球運動來激勵孩童的感人作品,這部影片將在台北電影節首映,笑中帶淚的故事相信會讓影迷大呼過癮!
H1N1新型流感引發恐慌,台灣立刻提升防疫等級,但卻苦了台北電影節的主辦單位。即將在六月舉辦的2009台北電影節規畫了拉丁美洲專題,有精彩的墨西哥電影,還邀請墨西哥導演到台灣來參展。但是現在豬流感橫行,因為「好戲開鍘」受邀的墨西哥導演艾米里歐.波特斯(Emilio PORTES)與拍攝「我的寂寞花園」而獲得墨西哥最佳首作的安歷奎.瑞維洛.維爾塔(Enrique RIVERO HUERTA)是否能順利成行,又會不會因為豬流感而無法入境台灣,讓台北電影節大傷腦筋。
2009年台北電影節特別規劃了拉丁美洲專輯,其中有七部是跟墨西哥有關的影片,其中「命運繼承人」、「我的寂寞花園」、「好戲開鍘」、「煉獄三重奏」、「一半艷陽一半藍天」等五部是墨西哥電影,「切格瓦拉滿天下」與「豆花男之吻」則是與與墨西哥有關的電影。現在墨西哥因為H1N1新型流感全國放假,幸好因為準備的早,這些影片還是會準時來到台灣參展,倒是導演能否成行,還要觀望。
「好戲開鍘」是2008 FICG墨西哥電影節最佳首作,因為影片太精采,導演艾米里歐.波特斯特別接受台北電影節邀請來台灣參加講座,但是現在是否會因為豬流感無法成行,將是大問題。「好戲開鍘」一開始,就是一顆新鮮頭顱的血淚自白,自我介紹姓名年紀與職業後,鮮血逐漸滲開,染紅半邊銀幕。接下來的故事,就由這顆頭顱娓娓道來:為了讓馬戲團繼續經營,魔術師想出「斷頭臺」壓軸表演;當刀刃落下,這場演出也將成為他人生中的豪賭。全片宛如墨西哥版《黑色追緝令》,B級荒謬又魔幻,將神秘的墨西哥,搞成一個鬧劇嘉年華。
文/小智
近年來,韓國電影異軍突起,以大量高品質的佳作亮相世界影壇,並於各地形成各式哈韓風氣,可謂重質重量,部部精采萬分,所以台北電影節自然不會放過,並為各位帶來《窒息暴戾》(Breathless)這部韓片…
作為「演員」,大家對梁益俊並不陌生,演過多部知名影片,可謂南韓A咖演員。不過作為「導演」,他反倒是初出茅廬的新生,卻也以大無畏的自編、自導、自演扎實功力,向觀眾證明他絕對是一位值得注目的新新導演。
去年台北電影節放映了中國導演彭韜的首部長片《血蟬》,那是一部由非職業演員演出,紀錄片風格的劇情片,主題是收養殘障兒童行乞。他的第二部作品《流离》仍延續前作的寫實冷調風格,描述一個從偏遠山區來到小城打工的女孩,認識了當地一個男孩,這彷彿是典型男孩遇到女孩的故事,未料接下來竟是男孩把女孩出賣給客人,接下來的命運就與女孩原先的憧憬完全不同,想追求幸福與財富,卻落入不可控制的困局。
彭韜說:「我創作這個影片的最初動機來自一則有關犯罪事實的報導。這部影片意欲表現的是從中國農村走到縣城打工的青年人的生活狀況。那些來自農村底層的窮人,為了生存只能欺騙和逼迫同類的窮人。他們為嚴酷的生活所煎熬,無法擺脫的物質匱乏和精神的無助困惑。」
文∕吳奇龍
文學改編成電影,向來是導演的一種挑戰,既要符合文本精神,又要能保有導演的個人美學風格,還要兼顧影迷跟書迷的銳眼分析,實在是讓許多導演對文學改編電影又愛又恨。
今年台北電影節的「城市物語」單元裡,也有許多文學改編影片,更不乏大師級的導演參與挑戰,除了先前電子報介紹過的《人骨旅社》(The Bone Men),今年也邀請了知名柬埔寨導演潘禮德(Rithy Pahn)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The Sea Wall)與《羅曼史》導演凱薩琳‧布蕾亞的《凱薩琳布蕾雅之藍鬍子》(BlueBeard)兩部大作。
文∕小智
為什麼是墨西哥?墨西哥電影究竟能給觀眾什麼?
就地理位置來說,墨西哥位於美國之南,面對北方鄰國的強大電影產業,墨西哥電影同樣載浮載沉,一度失去既有市場。歷經40年代的繁花盛開,接著社會動盪持續影響國內電影產業,另方面製片公司更向「錢」看齊,於60年代攝製一系列低成本商業電影,內容不僅粗製濫造,影像更毫無藝術感可言。雖得底層人民喜愛,卻也難登大雅之堂。
1977年,西德社會中恐怖活動密集出現,造成政局緊張、社會動亂,當時還年輕的法斯賓達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雪朗多夫 (Volker Schlöndorff) 等十數位日後成為德國新電影健將的德國導演,把他們對德國政局的觀察與焦慮拍成了一部影片,這就是知名的《德國之秋》(Germany in Autumn)。
三十年後,以湯姆提克威為首的十三位自稱都是看《德國之秋》長大的德國當代導演,也仿效前輩的做法,將他們對時局與德國社會的感受拍成短片,成為今年柏林影展的閉幕片《德國09》(Germany 09),只是這十三位正值盛年的德國導演畢竟屬於不同世代,他們不用嚴肅或悲憤的態度拍片,反倒多了戲謔、嘲弄和反諷,還多了彼此的較勁。
提到德國導演,如果只想到溫德斯、何索和法斯賓達等等七十年代開始展露頭角的導演,顯然對德國影壇的認識是不夠的。近年來透過柏林影展以及柏林這個城市,許多德國新銳導演被推上了國際舞台,最受矚目的當屬《蘿拉快跑》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再見列寧》導演沃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以及曾以《愛無止盡》贏得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法提阿金(Fatih Akin)。
《蘿拉快跑》讓湯姆提克威成為九十年代頗低迷的德國影壇的新希望,此片中蘿拉快跑的路線也成為遊覽柏林的景點路線。電影節除了重現《蘿拉快跑》外,另選映湯姆提克威初試啼聲的《垂死瑪麗亞》(Deadly Maria),影片主題不放在政治,而放在社會底層一個叫瑪麗亞的渺小人物身上,電影語言清新,節奏緊湊,讓人眼睛一亮。
導演沃夫岡貝克是德國青壯年導演中的模範生,作品叫好叫座,電影節特別放映他的第一部作品,由湯姆提克威編劇的《沒問題人生》(Life Is All You Get),以及談統一前後的柏林非看不可的《再見列寧》。
法提阿金這位土耳其裔德籍導演集編、導、演等才華於一身,電影節選映他的首部作品《小偷‧共犯‧鐵拳頭》(Short Sharp Shock),描述三個街頭混混厭倦鋌而走險的日子,遂萌生重回祖國土耳其的念頭,不料卻捲入黑幫鬥爭無法脫身。影片頗有史柯西斯《殘酷大街》的味道,同時又為德國電影注入新移民文化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