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開到荼靡花事了(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猶記數年前曾看過北野武所執導並主演的《盲劍俠》(座頭市,2003),當中精彩到令人屏息的武打場面和四濺的鮮血,將北野武的暴力美學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在大呼過癮的同時還感到意猶未盡。事實上,這個「座頭市」的故事是改編自子母澤寬(子母澤寛,1892-1968)的隨筆作品,「座頭」指的是江戶時代以彈奏琵琶、三味線和說唱為業的盲人,「市」則為人名。日本的電影界和戲劇界經常以此為主題創作,至今已有37部以上有關「座頭市」的電影問市,其熱門的程度可見一斑。
在眾多的改編作品中,要如何改出新意,而不是一再的炒冷飯,成了創作者所要用心的重點。北野武以一頭金色短髮扮演座頭市,並找來鈴木慶一擔任配樂的工作,加入嘻哈風格的音樂和舞蹈,試圖創造出音樂劇的感覺,為時代劇注入現代的新元素。如此大膽創新座頭市的形象,當時雖然遭到部分人士的非議,但在國際間卻受到極高的評價,同時也是北野武的電影中,票房數一數二的作品之一;這部由日本CG名匠曾利文彥所執導的《盲劍》,更將座頭市傳統的男性形象改為女性。另外,不同於時代劇以「勸善懲惡」的角度切入,導演選擇融入愛情的元素,讓座頭市一直以來的陽剛味多了點柔情和溫情。
電影開始不久,一名男子企圖對阿市(綾瀨遙飾演)性騷擾,隨即只見銀白刀光閃過,男子的手指便被俐落地切除。這時,阿市說:「我不知道會切到什麼,因為我看不見。」如同本文首段所述,阿市為一眼盲女子,理所當然看不見外面的世界。這段話由阿市自己說出來,除了以幽默的方式為動刀傷人的行為辯解,讓人不禁興起一股憐憫之情,更帶有一絲自我嘲諷的意味。眼盲代表著身體殘缺不全,這在古時保守的社會觀念中多少會受到歧視,特別是像阿市這樣隻身在外賣藝流浪的女子,一旦遭到男人的玷污,便只能落得被唾棄的份上。如此由眼睛的「盲」,進而造成內心的「盲」─遇見妓女遭惡人的欺侮,阿市卻不出手相救,僅默默地待在一旁;對於藤平十馬(大澤隆夫飾演)和小太郎(島綾佑飾演)的問話,阿市也擺出一副不愛搭理的樣子。阿市的冷淡和不近人情從何而來?而阿市又為何會孤獨一人?更重要的是,阿市所尋覓的另一名盲劍客又是誰?種種疑問隨著劇情的展開,逐漸在觀眾的心中發酵,令人對往後的發展感到興味盎然。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Dorasinben(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這絕對是一部精彩度及完成度百分百的日本座頭市電影!
然後,恭喜綾瀨遙正式榮登我心目中私心喜愛的日本女演員之一,電影《盲劍》也擠入我個人目前為止的年度電影十大行列中。
「座頭」指的是日本僧侶的一種階級,「市」是人名,所以「座頭市」指的是日本鄉野奇聞傳說裡,一個著名的盲劍客。據說,日本至今總共出現了37部以「座頭市」為主題的相關電影,但我連一部都沒看過,更吊詭的是,不看則己,一看之下的版本,有別於以往「座頭市」通常都以男性為主角的設定,在電影《盲劍》裡,變成由綾瀨遙主演的盲女劍客!而電影的日文片名《Ichi》,指的便是綾瀨遙在戲裡的名字:市!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Horace(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這部片的第一幕就讓我笑了。
讓我們先來呼口號:顛覆有理,惡搞無罪!智障的經典,紀錄片極致威力的展現!生猛有力,Bravo!!!
這是一部拍來挖苦WTO的片子,主角架了一個gatt.org的網站,GATT?!沒錯,就是WTO的前身,因此有些想要找WTO的人們或單位,真的會誤以為gatt.org真的是WTO的官方網站,因此真的會有人寫信給他們,詢問各種怪問題,或是邀請他們參加電視節目的討論、到某演討會列席演講之類的。他們就是THE YES MEN!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Dorasinben(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If you don’t,who will?」
這種「惡搞天下,捨我其誰的雄心壯志」,正是Yes Men這個「自動自發非營利好孩子組織」最主要的信念,和一路以來的中心思想。其實知道Yes Men這個組織,早在去年北美館雙年展裡的展出,就讓我對Yes Men這個團隊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沒想到,他們拍了所謂的紀錄片,而且還拍了二部!生活在台北,對於喜歡藝文活動的人來說,真的是天堂和夢幻樂園,我很開心,今天看了「The Yes Men」,也很榮幸能夠在映後出了戲院在大廳裡和Mike合照,又拿到了簽名,還閒哈拉了好幾句話。老實說,《The Yes Men》短短83分鐘的時程裡,我完全充份地享受其中,看完還覺得片長太短,意猶未盡!旁觀這二個高學歷,一個在設計公司上班,一個在大學當教授的二位大頑童,貢獻一己之力,看似惡搞、實則勸世的為這個世界盡一份心力!這樣的惡搞行動,絕對需要膽識與魄力,同時更需要悲天憫人的心態與道德勇氣!
美國知名紀錄片導演Michael Moore也在片中接受訪談,他諷刺地闡述了美國這個噁心的資本主義國家,利用WTO組織的漏洞,剝削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勞力,也奪去了大部份的商業利益,結果,富者更富,窮者永遠脫離不了貧窮!美國華爾街的市儈營業員坐擁高薪去杜拜住六星級飯店,非洲第三世界國家,甚至是與美國僅有一線之隔的鄰國墨西哥兒童,永遠吃不飽,睡不好。基於想要推翻如此不公不義現況的念頭,由Mike Bonanno和Andy Bichlbaum組成的團體「Yes Men」金剛合體後出動了,他們左批大型跨國速食連鎖企業,右打無能蹣頇政府,還狠狠地修理了WTO!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小智(電影部落客)
(本文內含部份劇情,請謹慎觀看)
日系映畫總有辦法為他人所不敢為,稀奇古怪、樸實恬淡,各種電影風格都可投射在日本電影當中。此外亦有導演將作品聚焦社會光怪陸離事件,此一類型導演,個人首推園子溫(Sion Sono),以作者型導演之姿,犀利呈現邊緣化的日本詭譎社會。另外一派相對較為入世,一如是枝裕和(Kore-Eda Hirokazu)的《這麼遠,那麼近》(Distance),或是鹽田明彦(Akihiko Shiota)的《金絲雀》(Kanaria),挑選奥姆真理教轟動一時的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又或是周防正行(Masayuki Suo)蘊含十年能量,以《儘管如此,我沒做過》(I Just Didn't Do It)狠狠痛批日本司法制度的荒謬與弊病,在在展現這些日本導演對社會的細密審視及關懷。不過令人驚喜的是,橋口亮輔(Ryosuke Hashiguchi)沉潛七年,甫一推出新作,便捨棄之前一貫關注的同性議題,眼光放得更遠,以《幸福的彼端》(All Around Us)一口氣帶出日本十年間的真實社會案件,以及一段撫慰人心的夫妻情感。
影片原名「ぐるりのこと」,中文意為「週遭之事」,相較台灣較為浪漫的命名,原文片名反而更為直。影片講述日本泡沫經濟當中,一對平凡夫妻在1993至2000年間的日常生活片段,以及他們周遭所發生的各式事件。男主角Lily Franky是《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TOKYO TOWER –Mom & Me, and sometimes Dad)的原著作者,本身就是畫家的Lily,首次演出電影,導演就讓他發揮所長,飾演法庭素描畫家。女主角木村多江(Tae Kimura)飾演Lily Franky的妻子,是位患有憂鬱症的脆弱女性。或許影迷對她有點陌生,但您我都可在多部日劇看見她的身影。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素樸勛(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故事從一個鞋攤子開始,拿畫筆的手成就不了快樂的生活,現實與想法就這樣拉鋸著。描寫成熟感情的男女互動,老婆翔子在日曆上寫下每周要固定「做家事」的規定,令人不禁莞爾一笑。對於生命的體會與延續,繼往與失去,工作上的、家庭關係上的繁複問題,揉著對於愛兒的思念,這一雙本來沉浸幸福的鴛鴦,在與日本社會司法法庭的社會觀景小窗共同發展的故事軸線貫穿中,落入了女性的悲痛描繪。這樣的張力對比出幸福之可貴,不論這對夫妻如何從苦到順,法庭上的光怪陸離還是一直在發生著也一直讓人沉重,日本社會的各種信仰現象,也在人們信仰空虛之際,悄悄地來。
畫筆
藝術工作者的身分,在片中穿插,三不五時被彰顯,那些存在於畫筆生命的基礎快樂泉源,簡單的愉悅,最終布滿了生命的全部。對照黃昏,《幸福的彼端》可說是步調穩實的成年戀情書寫。男主角金尾的角色,像絲線一樣的被提著,典型日本男人一般的不擅表意、通常沉默,此人更看似有點無腦,幼稚輕鬆玩笑,但於此同時,他的一雙小手,仍堅定地握著另一半。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Rick可(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說到澳洲電影,腦中所及的大概就是彼得威爾或巴茲魯曼這兩位導演。除此之外,我們對金髮碧眼的洋人印象總停留在美國、歐洲、好萊塢,彷彿這幾個地方的人就足以代表西方的文化表徵,但意想不到的是,本以為美國風味濃厚、以剝削為己任的低成本B級片,開元始祖居然是澳洲人,這個充滿袋鼠跟無尾熊的國度因此在電影文化上充滿活力。
澳洲以移民為主的人口結構,加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很容易讓人以為他是一個文化沙漠,這點在影片中澳洲影人一開始就承認了,開誠布公的講澳洲其實沒有文化,蓋雪梨歌劇院只是因為需要有一個可以拍照的地方。這樣的自嘲除了讓人心頭一震、佩服澳洲人對自我認同的開放性之外,反芻之下,澳洲已經不只是在 做英美文化的附庸,並且從中用一種更為自由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主體文化。澳洲B級片,除了作為剝削跟炒作的商業獲利工具,更傳達了澳洲人對於人類動物性慾 求的直接跟開放,這種對取悅大眾跟滿足奇觀需求的毫無遮掩,相當程度跟美國文化是相似的,然而美國受制於宗教保守勢力的箝制,加上電影工業體制的巨大與僵化,卻不能早先一步在電影文化上做大膽的嘗試。想不到居然是澳洲這個世俗國家,點醒了美國人腦袋深處的剝削渴望。
澳洲B級片沒有了維持高尚文化的沈重包袱,自然放膽去設計滿足人類貪婪胃口的橋段,電影具有奇觀性,提供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是吸引觀眾的商業法則。試問,為何意外現場可以聚集那麼多人喜歡圍觀?大家不都想看看車子可以撞成什麼樣子,人造工藝可以被物理性的壓力之下塑造成怎樣的藝術造型;看看人體流血的極限、內臟移位的各種可能;以及對一睹恐怖場面的潛在慾望,從中滿足嗜血好奇心或轉換成道德訓誡。那麼,何不在片中剝削這些場面,很多觀眾平常都沒機會被殺人狂虐殺、沒有體驗過爆頭跟砍人、沒有把車撞得稀爛、沒有看過肚破腸流的人體。何不在電影裡滿足人的這些骯髒慾望,深究之後發覺其實也不複雜,人就是想看噁心的東西、想要砍人、想要自殘、想看血流成河、想飆車、想看一整排裸露的女體乳房、想看驚人的大陽具、想看低級性愛場面、想看鬼、想看人被吃、想看嘔吐物、想看大爆炸、想被嚇得四處逃竄…。本來就會骯髒變態,不然為什麼有那麼多事情告訴我們:不可殺人、不可傷害、不可飆車、不可闖紅燈、不可縱慾、不可把乳房跟陰部露出來…。因為這些都是人有可能會做的事情。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孟常君
平時其實很少會想到,原來身邊有這麼些議題,會有人這麼關心著和在爭取著。以往聽到社運啦、遊行啦、政治評論啦,其實我本身就是那群很懶的,對這類社會新聞和政治超冷感一族。即使唸的是唐代政治史,不過就寄情在那個印象中浪漫和自在的中古時期,其實生活安安穩穩,誰因為社會運動被關或者聲援,根本就是過目即忘了。
晚上出席一部名為《The Yes Men》的特映會,這部片子紀錄的是一個惡搞二人組的神奇事蹟。從網路詐欺到奈及利亞詐騙案,原本詐欺案都是讓人痛恨的,但這個號稱為「Yes Men」的二人組,他們的惡搞媒體效應比柯賜海更誇張,也比全民最大黨更真實。
以 Andy為主的這個惡搞團體在片頭便給了觀眾一種很幽默的對比,用全世界最嚴肅的筆挺西裝上班族造型在湖面上…大跳水上芭蕾!?沒錯,第一印象是這兩人不是在錄整人大爆笑,就是豆豆秀的白目模仿者吧。接著是這兩位仁兄在像是廢墟般的基地裡面架設了一個Dows的偽網頁,他們不但在一場假的發表會上面介紹一種新的傷害統計系統,甚至還用一個黃金骷髏大虧眼前的這些營利廠商代表,沒想到在針孔攝影機鏡頭前的這批菁英份子不但沒有識破這場騙局,甚至還頻頻點頭 稱是,主動遞名片獻殷勤XD。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asyurawar
惡名昭彰,全球聞名色變
世界有名的惡搞團體「The Yes Men」,他們是由四位維護人權、反全球化、反霸權的活躍份子組成。專門針對危害、侵犯人權的組織或大企業進行有計畫的惡搞。本片是他們如何成功的惡搞了WTO的真實紀錄。
真網站假資料 vs. 假網站真資料
The Yes Men 團體的創始,開始於1999年,一開始,只有Mike和Andy兩位。他們在小布希的競選網站上看到競選文宣充滿了虛假的、偽善的內容。例如:網站上提出「環境保護,降低污染」,他們仔細的查證過,發現布希的家族企業正是幾個最大污染源之一。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凱薩琳布蕾亞之藍鬍子》、《世界屬於誰?》目前熱烈搶票中,敬請各位影迷把握良機,以免向隅!
文∕鴻鴻(詩人、影像、劇場工作者)
莒哈絲曾以她在中南半島度過的青少年經驗,作為多部互相關涉的小說和劇本之藍本,包括最為人熟知的《情人》,與《中國北方來的情人》、《副領事》、《勞兒之劫》、《印度之歌》等等,而其中最具有現實色彩、又最富象徵寓意的,當屬《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dorasinben(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澳洲可以沒有文化,但澳洲需要歌劇院,因為可以印在郵票上。」這是出自一位資深的澳洲導演口中說出的話。
是的,這是一部由電影惡搞大師昆汀塔倫提諾,帶頭領軍一票澳洲及好萊塢電影從業人員,向世人引介澳洲B級片歷史,與對世人背書的一部B級片寶典!
世人可能從來都不知道,現今的電影工業主流好萊塢,曾幾何時,也曾受到早期澳洲電影文化的影響,「往澳洲B級片取經」不是一句空口口號,而且實際發生過的事,昆汀塔倫提諾自己在受訪時爆料了:「《追殺比爾》有個橋段,就是仿照某部澳洲B級片而來的靈感。」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震爾(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澳洲B片真牛B》這部紀錄片從某個角度來說,簡直是澳洲電影奮鬥史。片中提到的製作人跟導演們,透過不斷地嘗試新電影的可能,企圖找到自己是誰,以及澳洲電影到底是什麼。當然,他們能做這麼多元的實驗,也跟片中提到澳洲政府灑錢贊助拍片的政策有關。
「只要你有點才華,政府就會捧著錢求你拍片!」這種治標方法在短期之內,的確為澳洲電影這塊土壤灑下不少養分,使其得以開出許多姿態各異的小小花苞。但片子裡也提到將這政策長期執行的結果,解藥反變成毒藥。這些拿到贊助的片,反倒長成了依賴政府贊助金過日子的扭曲樣貌。
在色情片這個段落的一開始就提到,早期澳洲的電檢制度是十分保守的。透過幾位受訪製作人或導演犀利的諷刺跟取笑,你完全可以理解那個年代是怎麼一回事。然後隨著電檢單位主管的走馬換將,突然間,這一切都不再是禁忌了!整個電影風氣徹底開放,於是你可以看到片中剪接的眾多影片片段,裸體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彷彿人本來就不應該穿衣服。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奇龍(影評人)
母性的光輝,原本就經常作為電影發展的題材,在台北電影節今年的城市物語單元裡,也剛好有幾部影片談到母親形象的作品。
除了之前提及由知名影后伊莎貝.雨蓓主演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The Sea Wall),充分發揚了在面對艱難挑戰情況下,母性堅貞地為兒女盤算未來,並捍衛生存的權利,十足令人動容外,今年也邀請了丹麥導演安妮特.歐森的《大世界小女兵》(Little Soldier),安妮特導演的前作《迷情封鎖線》(One to One),影迷應該不陌生,這次作品裡則探討了女主角本身與父親間的親子關係,除了用已經亡故的母親來襯托主角生命中,母親角色的缺席外,女配角的母親身份,讓她為了讓子女擁有更好的未來,而甘於皮肉生涯中求生存,使得女主角漸生同情心,也對比了主角間親子關係的缺憾。
而曾經參與《蒙特婁六重奏》(Montreal Sextet)的加拿大女導演蕾雅‧普爾則帶來《媽咪去洗頭》(Mommy Is At The Hairdresser’s),影片探討的是1960年代的加拿大,在二次戰後籠罩在社會氛圍普遍美好的壓力下,家庭生活的假象隱藏了許多悲劇,諸如鄰里間母親的心理疾病,以及擔任主角的母親,在發現丈夫不能公開的祕密後離家出走,讓三個子女頓失依靠,面對鄰居詢問媽媽在哪,也只能無奈以「媽咪去洗頭」來作解釋。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曉姬(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一望無際的深灰大海,粼粼閃爍的盪漾波光,少女逆光的秀髮隨風飄揚,土耳其電影詩人雷哈艾丹的新作「我的陽光」畫面美的像幅畫,然而,畫中的生活並非如此地光明美好,伊斯坦堡的大霧裡,小小的海雅靜靜地成長,默默接受現實給予她的所有殘酷、荒謬、渾沌,收音機裡俗艷的女歌手高聲歌詠愛情,但在這樣破碎的生活裡,美好的愛真的有降臨的一天嗎?
臥病在床的爺爺,靠遊艇進行非法交易的父親,青春期的海雅和父親爺爺相依為命。海邊的小木屋,想要到鎮上必需翻過雜草叢生的小山坡,海雅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然而並沒有因此享受到寧靜美好。再婚的媽媽心思全在新的家庭,忙碌的爸爸有自己的生活情調,看似虛弱卻總是死不了的爺爺,沒人在乎這個美麗的少女,海雅在被忽視的氛圍裡獨自面對成長期的尷尬,苦悶的生活裡唯一的抒發管道就是欺負屋後的火雞,父親送給她的娃娃鎮日高歌「you are my sunshine」,蒼茫的海面無際無涯,陽光何時才能照耀海雅淡漠的臉龐?
初次接觸艾丹的電影,馬上為畫面中精準捕捉的光影而著迷,尤其配上女主角Elit Iscan美麗的容顏和抽離的表情,青春期的苦悶以及現實的侵擾交纏成帶點灰的樸實色調,彷如詩歌低吟般描述海岸一角的悲哀故事。海雅的沉靜常常讓我很心痛,她默默望著繼父疼愛弟弟時,或是面對鄰居阿姨疼愛實靜靜落下的眼淚,長期被忽視讓海雅連對愛的渴求都不知該如何表達,少數被正視的時刻卻是色老頭對她身體的覬覦。海雅總是用漠然的表情凝望身邊的一切,超齡的表情有時會讓人忘了她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女,然而在某些時刻你會看見她的不知所措,妳才驚覺她只是個小孩,生活卻逼著她要承受這麼多!讓人好生心疼,而這樣的悲劇幾乎是反覆發生在每個貧窮的孩子身上,她們都在等著我們伸出援手,一點點的愛和幫助也許就能給予他們不同的未來。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ueren(原刊於中國《影響》電影雜誌)
在這裡複述劇情其實對於影片的想像與理解無甚大用,這種當年被稱為「生活片」的平淡無奇的情節是無法表達出它的褶褶光輝來的。橋口亮輔在這部電影裡體現了對於「細節」和「動作」的高超理解。在這裡生活是由瑣事與小動作決定的,一把不合時宜的鼻涕、一次嬌嗔式的擱腳,生活就此大變了模樣。而歷史在橋口的鏡頭下也化作了法庭上的一幅幅速寫,而不是報紙上白紙黑字的悚人新聞。歷史和生活在影片中化作了一個個具體的表情與動作。世界不再是在超級英雄的前滾翻、高抬腿中獲得拯救。扯一扯衣襟,生活就可能完全另一番模樣。
橋口亮輔是昆德拉式「慢」的實踐者,當歷史在現代媒體飛速的資訊爆炸中,不斷身不由己的成為被淡忘的過去,人們必須步履不停的跟上所謂「時代步伐」的這種當口,橋口卻花七年來拍一部電影,顯然是掉鏈子的佼佼者。
雖然《幸福的彼端》也是以時間為線索的,但是這種時間顯然和我們面對的屬於兩個概念,這是一個細嚼慢嚥、滿頰留香的時間,所有的細節都在不慌不忙中被牢牢的定格在私人的記憶裡,就像《慢》裡T夫人的那場偷情。或許照昆德拉的那個半不正經的存在主義方程式真有那麼點道理,慢的程度與記憶的強度直接成正比。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素樸勛(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與台北電影節同展電影比較,戴立忍《不能沒有你》、Reha Erdem《我的陽光》都是講述著港口發聲的故事。在伊斯坦堡/高雄某港口的岸邊小屋成長的 Hayat /妹仔,面對家庭的不夠完整,她們的教養與經驗都處在一個岌岌可危的邊緣,作為一個漁夫/輪船工的小孩,她僅有父親走在危險邊緣扶養她,她們都熟練的處理捕來的魚,家中女主人,同時都缺席而轉而依附在另一造社經地位較高的男性身上。
土耳其電影《我的陽光》充滿了低鳴的女孩哼哼聲,還有劃破天際的飛機畫外音,低鳴讓人煩躁又諷刺。提及伊斯蘭的文明,以及對於性的壓抑,造就了這環境下的女性自覺的尷尬窘境,漠然對待一切事物的Hayat 總是藉由低鳴來排解自己,而總是沉默的她,也許將會知道,她父親與其他男人的祕密,以及跌跌撞撞之後,將更了解自己的身體。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Tong-Yi Kuo(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Hayat住在伊斯坦堡市區以外的河邊,和她的爸爸與爺爺同住。
Hayat的爸爸是個在伊斯坦堡港邊穿梭的船夫,整天除了丟私貨、拉皮條,就是用船接Hayat到城裡上下學;爺爺則是個沒有氧氣筒、煙酒和貧嘴就會死的病人(這真是一個犯賤的組合)。Hayat的媽媽已經不屬於這個家庭,她已經和Hayat的爸爸離婚,和一個警察另組家庭,還生了一個捧在掌心的小男孩兒。
身邊都是這樣的親人,似乎也註定了Hayat很難過著所謂快樂又健全的生活。而這樣的不完整,在她初經來潮的這一年,也給她帶來更多的壓力與困擾。儘管這些糟透的日子有沒有結束的一天,整天沒幾句話卻總愛低語吟喃的Hayat卻慢慢意識到,自己需要擺脫這樣的生活…。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方位的創作怪傑:Lily Franky ★將參與06/30映後座談 ★
Lily Franky以多才多藝的長袖善舞本領而在日本演藝圈著稱。
他既是出色的音樂家,曾替許多歌手一手包辦詞曲創作,就連SMAP木村拓哉都曾演唱過他筆下寫就的歌曲。從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的Lily Franky同時也是傑出的插畫家,以獨樹一格的幽默筆觸著稱,其繪本《黑輪君》日後更被翻拍成動畫,在NHK上固定播出。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奇龍
影迷通常最關心的話題,除了來自各國際影展的得獎佳作之外,也很關心有哪些電影大師又拍出新作品以嚮影迷眼福。以今年的坎城影展競賽單元為例,一整串的中生代電影大導們紛紛端出大菜,看來今年的國際影壇會很熱鬧。
而今年的台北電影節的大師導演,除了先前已經曝光的《凱薩琳布蕾雅之藍鬍子》(Bluebeard),以及主題城市單元中的德國導演群之外,今年也邀請到加拿大的代表性導演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芬蘭代表導演兄弟檔的哥哥米卡‧郭利斯馬基(Mika Kaurismäki),以及法國新浪潮推理大師克勞德‧夏布洛(Claude Chabrol)三位的新作品一同來參加。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奇龍
文學改編成電影,向來是導演的一種挑戰,既要符合文本精神,又要能保有導演的個人美學風格,還要兼顧影迷跟書迷的銳眼分析,實在是讓許多導演對文學改編電影又愛又恨。
今年台北電影節的「城市物語」單元裡,也有許多文學改編影片,更不乏大師級的導演參與挑戰,除了先前電子報介紹過的《人骨旅社》(The Bone Men),今年也邀請了知名柬埔寨導演潘禮德(Rithy Pahn)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The Sea Wall)與《羅曼史》導演凱薩琳‧布蕾亞的《凱薩琳布蕾雅之藍鬍子》(BlueBeard)兩部大作。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