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張榕容、柯佳嬿、莫子儀、鄭有傑、張榮貴等影人心手相連,邀大家一起來看台北電影節嗎?趕快請點選影片Play吧!電影節首賣就在這個星期六,熱情的您還在等什麼?大家逗陣加入台北電影節的行列!
想看張榕容、柯佳嬿、莫子儀、鄭有傑、張榮貴等影人心手相連,邀大家一起來看台北電影節嗎?趕快請點選影片Play吧!電影節首賣就在這個星期六,熱情的您還在等什麼?大家逗陣加入台北電影節的行列!
城市電影套票即將於05/23(六)開賣啦!全省兩廳院售票端點皆可購買套票。
為避免人潮擁擠,建議觀眾可分散至非熱門端點購票,並於購票前先去電售票端點,確認營業時間,以維護您的購票權益!詳細售票端點請上兩廳院售票處查詢。
●●電影節小提醒●●
1. 萊爾富及7-ELEVEN ibon系統無法購買套票。
2. 光點台北因於套票販售期間舉辦「液態影展」,故將視現場購票人潮狀況,於影片放映前20分鐘優先讓觀賞「液態影展」的觀眾購票,敬請電影節購票觀眾見諒,並建議您可至中山區其他端點購買票券:
本屆台北電影節採「對號入座」,在購買套票及單場票券的同時即可選擇座位。
電影節已預先保留持護照觀眾朋友的座位,中山堂每場保留100席,新光影城每場保留60席,採「先到先換」方式兌票入場,換完為止。
保留排數如下:
中山堂一樓:第七排、第十一排、第十六排
新光二廳:第十一排、第十二排、第十九排
新光三廳:第九排、第十排、第十九排
搜尋「渺渺」攝影師關本良的作品:《越快樂越墮落》、《有時跳舞》、《花樣年華》、《男人四十》、《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藍莓夜》;合作的導演包括關錦鵬、許鞍華、王家衛,很多人都以為:關本良,一定很老了,肯定是個電影圈的「資深前輩」。
眼前的關本良一派斯文從容,五年級的他看起來根本就是個年輕小伙子。身為眾多知名導演欽點合作的對象,關本良回想自己的「出道」過程,其實是充滿了巧合、運氣,以及很多很多,對影像與表演的熱愛。
在嶺南大學主修社會學時期,關本良就對劇團表演充滿了興趣,還當過學校戲劇社團的主席,後來進而加入了香港著名的前衛劇團「進念20面體」,畢業之後,他決定報考香港演藝學院,主修攝影,當年學習的攝影底子成為他進入電影圈的第一個踏板。
《渺渺》終於上片了。
在網路上看到很多意見、評論,心裡有一些感觸。
看到有些人以同志片來批評《渺渺》、批評《渺渺》是國片同志片跟風之作,就有種孩子被人誤解了的感覺。
我想起了第一次跟我的監製關錦鵬導演和Jacky Pang。那是在台北大安路一家商務飯店的咖啡廳,我看完初稿劇本來來回回無數次電郵之後,那時甚至還沒有決定我來導…
文∕周郁文
2009 年第十一屆台北電影節很柏林,城市專題特別端出兩大主題單元共三十三部不可錯過的精選名作。為了精緻爬梳柏林電影風華,今年特別與歌德學院、德國電影中心、柏林電影博物館合作,大量看片篩選,挖掘出一部部寶貴作品並鍥而不捨地邀約。今年在柏林影展首映並且備受關注的大片《德國09》(Germany 09),在片單截止前終於成功接受台北電影節之邀,隆重參與開幕!
《德國09》一在柏林首映就急攻媒體版面,這部片作為2009 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片再適合也不過。對今天的德國人來說,德國是馬鈴薯或者災難?《德國09》邀請十三位德國導演共同拍攝,包括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沃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法提‧阿金(Fatih Akin)等,在經過德國分裂六十年、學生運動四十年、德國之秋三十年之後,這群導演在這個充滿意義的時間點,拍出了光怪陸離的德國萬象,與三十年前由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等十一位德國新電影導演拍成的《德國之秋》(Germany in Autumn)形成影史對照。
已上映影片 |
|||
《蘿拉快跑》 |
Run Lola Run |
1999/09/04 |
|
《再見列寧》 |
Good Bye Lenin! |
2003/12/12 |
|
《陽台前的夏天》 |
2009年台北電影節開閉幕片終於揭曉,台灣電影《陽陽》與柏林影展閉幕片《德國09》成為今年電影節開幕片,拿下今年柏林影展金熊獎的秘魯片《懼乳:傷心的奶水》,以及導演張作驥最新力作《爸,你好嗎?》則是今年的閉幕片。
開幕片《陽陽》,是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得主鄭有傑的最新作品,同時也是李安導演的「推手計畫」第一炮。另一部開幕片《德國09》則是由《蘿拉快跑》、《黑暗金控》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等十三位德國導演共同聯手拍攝,將他們對時局與德國社會的感受拍成短片。這十三位正值盛年的德國導演屬於不同世代,他們不用嚴肅或悲憤的態度拍片,反倒多了戲謔、嘲弄和反諷。影片第一段,導演便走上街頭詢問德國人快不快樂,沒想到大家都過得很痛苦,弄得導演最後去看心理醫生,醫生開了一帖藥,吃下之後,世界變得陽光普照,所有人都變得友善親切,導演反而覺得很害怕,回頭去找醫生,竟發現德國總理也在看同一個心理醫生…
閉幕片《爸,你好嗎?》則是張作驥最新作品,細膩描繪父親形象,巧妙隱喻城市與人的關係,並流露導演前作的魔幻寫實風格。導演表示,二十年前他放棄電子業的工作機會,不顧家人反對踏進電影業,一路走來,家人漸漸接受他的工作,但是有天父親卻問他,是不是能拍一部他能了解的電影?張作驥才驚覺,自己太過沈溺在自以為是的台灣電影世界之中。97年《蝴蝶》上片之後,張作驥想起四年前對父親的承諾,思索許久,覺得必須拍些與父親有關的題材,他想天上的父親也會支持他這樣做。而在《爸,你好嗎?》之後,他也考慮討論關於「母親」的議題,彌補在他心中的一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