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之星」一波接一波,這回輪到Energy「小剛」唐振剛的訪問,
智編覺得小剛面對鏡頭雖有點緊張,但他的發言卻十分誠懇!
趕緊點Play觀賞吧!
「閃亮之星」一波接一波,這回輪到Energy「小剛」唐振剛的訪問,
智編覺得小剛面對鏡頭雖有點緊張,但他的發言卻十分誠懇!
趕緊點Play觀賞吧!
就在九位「閃亮之星」出席5月23日首賣會當天,我們也對閃亮之星做了貼身專訪。
第一波先送上大正妹路嘉欣的訪問,
想知道演戲對嘉欣歌唱的部份有加分嗎?想知道演戲對嘉欣來說是不是很difficult嗎?
事不宜遲,趕緊點Play觀賞吧!
文∕Tong-Yi Kuo(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Hayat住在伊斯坦堡市區以外的河邊,和她的爸爸與爺爺同住。
Hayat的爸爸是個在伊斯坦堡港邊穿梭的船夫,整天除了丟私貨、拉皮條,就是用船接Hayat到城裡上下學;爺爺則是個沒有氧氣筒、煙酒和貧嘴就會死的病人(這真是一個犯賤的組合)。Hayat的媽媽已經不屬於這個家庭,她已經和Hayat的爸爸離婚,和一個警察另組家庭,還生了一個捧在掌心的小男孩兒。
身邊都是這樣的親人,似乎也註定了Hayat很難過著所謂快樂又健全的生活。而這樣的不完整,在她初經來潮的這一年,也給她帶來更多的壓力與困擾。儘管這些糟透的日子有沒有結束的一天,整天沒幾句話卻總愛低語吟喃的Hayat卻慢慢意識到,自己需要擺脫這樣的生活…。
一、活動日期:2009/06/01起
二、活動shortcode:55123
三、活動項目:
(1) 簡訊百萬首獎預測
(2) 男女主角最佳人氣獎票選
(3) 明日之星最佳人氣獎票選
文∕Tong-Yi Kuo(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記得學生時候上過電影概論的課,老師和我們討論過電影色彩的符碼意義,當時算是第一次思考到,在流動的影像中,抽去彩色色譜,其帶來的平靜,確實為採取寫實主義的創作理念,帶來了更穩定的力量,也給觀眾更多體會的空間。
今天看了戴立忍最新的導演作品《不能沒有你》(No Puedo Vivir Si Ti, 2009)(有誰可以告訴我這部台灣電影為什麼要用一個意思為"沒你我會死"的西班牙片名?),平穩的敘事策略讓該片足以成為近年台灣影片的一時之選;尤其在我們眼裡充斥了來自影音與新聞媒介的大量顏色的今天,該片一股試圖安安靜靜地敲打我們心靈的灰階影像力量,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智編按:關於不能沒有你的西文片名,據聞導演解釋,其實一般拉丁美洲人所講的西班牙文,並非純正優美的西班牙文,意思有如「沒你我會死」這句話的台語,取其俗擱有力的意思!)
文∕Steven(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這部德國電影以寫實的風格勾勒起當時東德的文化風氣,並用相當寫實的對立衝突來對應著本片以當時同性戀者所面臨的窘境,簡單的劇情架構,導演卻巧妙的把一些具有象徵意義的情節融入其中,頗有導演主觀意識的批判味道。整部片始終都以寫實的風格貫穿全片,富有深意的畫面構圖也精準表現出片中角色的心理層面。
這部片的劇情大綱-影片描述一名羞於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老師菲利浦,與女同事逐漸產生情愫,一位意外的訪客,竟勾起他壓抑多年的祕密。不久他邂逅了一名年輕男子,旋即陷入狂戀,三人卻因此都陷入痛苦深淵。
描述同性戀生活的電影通常都把焦點放在主角關係之間的描述,卻很少像本片以主角為中心而擴大到當時德國人們對於同性戀的觀感,和同性戀者複雜的心靈掙扎和衝突,不僅是敘述片中角色的感受,導演更運用情節的穿插,而表現出當時觀念歧視的風氣。
各位親愛的影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蒞臨我們05/23(六)的首賣會呢?
如果您沒到場共襄盛舉也沒關係,
我們精心奉上首賣會花絮及新聞報導影音,讓大家一飽眼福!
另外也來預告一下,之後也將會有「閃亮之星」的個人專訪上線,敬請期待!
首賣會花絮
文∕台北電影節編輯部
為帶動年輕導演豐盛的影像創作能力,電影節持續舉辦「國際青年導演競賽」,期望藉由年輕導演的競賽、交流,刺激國內創作者的競爭力,同時也讓更多觀眾能對這些出色的青年創作者有更多認識。今年共有十二部各具特色的精彩影片,其中鄭有傑的《陽陽》,以及鍾孟宏的《停車》,將代表台灣與其他十位國際青年導演展開激烈競逐,共同爭取高額獎金。
兩部代表台灣的作品,鄭有傑的《陽陽》不容小覷。鄭有傑活躍台灣影視界,不僅演出《波麗士大人》廣受各界好評,首部執導作品《一年之初》更奪下2006年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影片講述中法混血兒陽陽的故事,並由張榕容及張睿家領銜演出;鐘孟宏的《停車》則聰明透過「停車」的過程,以多線敘事完整傳達奇人異事的社會現象,強勢入主坎城影展及多國電影節單元。
本次競賽也各有兩位阿根廷出身,以及兩位演員出身的導演參與競賽。阿根廷導演帕布洛阿圭羅從十五歲開始就拍攝短片,2006年以《Primera Nieve》一片榮獲坎城影展短片類評審團大獎。導演則以這部短片為藍圖,完成本次競賽長片《火蜥蜴》,講述一段小朋友絕地求生的故事;另一位亞歷克多斯桑度斯,觀眾其實對他並不陌生,去年金馬影展就以《湛藍天空下》擄獲眾多影迷喜愛,本次則帶來《找一張床》,將故事聚焦倫敦年輕人。
全方位的創作怪傑:Lily Franky ★將參與06/30映後座談 ★
Lily Franky以多才多藝的長袖善舞本領而在日本演藝圈著稱。
他既是出色的音樂家,曾替許多歌手一手包辦詞曲創作,就連SMAP木村拓哉都曾演唱過他筆下寫就的歌曲。從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的Lily Franky同時也是傑出的插畫家,以獨樹一格的幽默筆觸著稱,其繪本《黑輪君》日後更被翻拍成動畫,在NHK上固定播出。
卷一、恐懼的地方
《恐懼屋》這個名詞,是我對牙醫的概念,猶記當年因為愛吃糖又不刷牙,我曾經被牙醫一口氣拔了八顆蛀牙(後來才知道這樣做是很危險的),那時候的牙醫診所可不是現在那樣光明亮透,護士妹妹溫柔可愛,還會露個小虎牙謝謝你的掛號,那時的牙醫鋼鐵器具消毒都是用熱水消毒,然後牙醫的頭上還要帶個圓圓亮亮的一片金屬片中間還有一個小洞,所以我有時根本看不清楚牙醫師的臉。
應該是非法執照吧,竟然為了不想開第二瓶麻醉藥劑,就說:剩兩顆,忍一忍,我拔一下就好…拔完了再給你兩顆上面寫著「囍」的糖果,我想應該是去哪裡吃完喜酒大量帶回來的戰利品,然後放在診所唬小孩用。
就這樣我哭著下次不再去那個診所,不管媽媽怎麼說;有一次我為了蛀牙,自己拿著一條縫衣服的棉線,一頭綁在門的手把上,另一頭綁在自己的蛀牙,然後要我弟弟狠狠的把門踹開…就是為了不要回到那牙醫診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