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待消失的影片》The Vanishing Film

文∕李幼鸚鵡鵪鶉(資深影評人)

       「我的生活就是一部重複交替的電影。排得不好。演得也不好。剪接更不好。總而言之,就是一個敗筆。既是一部偵探片,卻沒有謀殺,沒有警察,也沒有受害者。沒有主題,什麼都沒有。其實具備這樣一些條件,本來也可以成為一部真正的電影。」這番思維,是周東彥導演的實驗短片《待消失的影片》(Le film à Disparaître)的開場女聲獨白,第一個章節的標題是<La vie à Disparaître>(待消失的生活)。

 

         這些子句,對照了「生活」與「電影」,也辯證了兩造。有趣的是,生活糟糕的人,拍出來的電影未必拙劣。我親眼見過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很不會打理生活,像個小孩極度依賴妻子,電影《霧中風景》卻是稀世傑作。女聲繼續獨白:「但是沒有。只有虛假。你看,如果不是那樣,那又可能是什麼呢?」彷彿個人相當自覺地省思,一面自嘲自貶、百般無奈,一面又向各處延伸(提醒你我開發出)別種可能性。畫面呢?女主角(彩色畫面)常常背向觀眾或只是側面,縱然正面對著你我,她的影子卻比本尊更明顯,與本尊已構成雙重「自我」(以上是前景),這個章節的畫面背景卻是雷奈黑白電影《廣島之戀》(瑪格麗特莒哈絲編劇)的這個場景、那個場景。第二個章節是<待消失的他>(Il à Disparaître)。畫面是女主角(彩色)常常背向觀眾,她面對的是「影像」(也是彩色,一個女人背向觀眾或在海邊或在火車車廂的窗邊)。同樣是生活與影像並置,上一章節是別人(雷奈)的影像、是黑白的畫面,這個章節是(可能是、而且一定是)導演周東彥的、彩色的影像而且是男聲獨白(常提到「他」,以及「你」或「妳」)。要小心的是,上一章節的女聲果真是女主角的獨白嗎?從莒哈絲以往親自導演的電影到周東彥這個短片,可能是、也可以是另一個女人在「畫外音」旁白!火車奔馳,大海固定在原處,有「動」、「靜」之別。但車窗外飛速被拋在後的風景,與浪花澎湃,其實都在「動」的呢!第三個章節是<待消失的海>(La mer à Disparaître),背景「影像」是海景與大樓,紅橙得很亮,前景現實「生活」的女主角宛如剪影般,暗得只見輪廓。女聲常用「你……」獨白,還穿插莒哈絲導演的電影《印度之歌》的主題音樂。第四個章節是<待消失的寫作>(L’Ecriture à Disparaître),迷宮般的房間走道長廊,最讓人喚起雷奈電影《廣島之戀》與《去年在馬倫巴》的類似構圖與攝影機一路前進拍攝。女主角逐漸浮現並往前走,攝影機後退拍攝。第五個章節是<待消失的死亡>(La mort à Disparaître),女主角在水中,海景。(生活與影像合一?室內的她果真到了大自然的海邊?)女聲獨白。這些影像自已互相溶接(有人說疊印是攝影與映現的範疇,溶接是剪輯的領域),並溶接到她迷宮般室內長廊。(進出兩種空間?或是穿梭「生活」與「影像」?)她一襲白衣(以往大多是黑衣或深色衣衫)逐漸走近、面對你我。雷奈的《廣島之戀》早已是影史上頂尖的如詩的電影傑作,周東彥不但勇敢借用一些片段,而且自己也成就了一部如詩的電影。取材莒哈絲與楊.昂德黑(Yann Andrea)的文本,林如萍主演,陳世杰男聲幕後合演。五個章節整合了也集結了人與我、黑白與彩色、正面與背面、明與暗、動與靜、進與退、生活與影像、影像與影像…。


《家好月圓》With or Without You          雷奈、高達、或者加上安東尼奧尼電影常有「聲音」與「畫面」不一致的實驗。我由前輩理論家張啟明(筆名「張起鳴」、「張飛硯」、「童娃」)偷學到原來叫作「音、畫分離」。其實台灣社會也有「音、畫分離」現象,只是不像那三位歐洲電影大師那麼複雜辯證。周旭薇導演的劇情短片《家好月圓》裡,重現了鄉村俚俗常見的鬼魅附身、乩童為亡靈陰魂代言的景象。於是,明明是一位年輕俊美細腰、左臂有刺青的少男阿亮(林子洋飾演)的身體,卻講出喪家(黃采儀飾演女兒明月、吳朋奉飾演次子)亡母的心聲(控訴死者的丈夫生前多年來的家庭暴力,希望骨灰不要與死去多年的丈夫合葬)。妻子的苦與怨,要到死後方才吐露?要由外人(而且是少男!)阿亮代言!本片的女性主義思維非比等閒。導演不忙著「政治正確」、不急於說教,竟讓家屬們的亡父也來附身經由阿亮的身體發話反擊。好一個男性沙文的大反撲,狠狠諷刺了蠻橫父權的死不瞑目!本片的攝影指導彭佳如耕耘紀錄片多年,有一回看我裸照還害羞尷尬不知所措,我以為他害怕男色,本片他拍攝林子洋的腿腳、腰、臂、臉……身體每個部位竟然這般神采飛揚!林子洋的聲音表演(替年老男女發聲)跨越了年齡也跨越了性別!


《麻糬》Mochi          李中導演的《麻糬》,男主人(賈孝國飾演)的老父親(陶傳正飾演)行動不便,但不大體諒印尼女看護工(Ai-Fang Mok飾演)。印尼女孩小小的反擊與報復(怨老人扣押她護照又偷看她洗澡)使得老人尿失禁弄髒褲子,弱勢相煎而非相憐相扶持是導演觀察社會洞悉人性的佳句。但勝利者一無所獲,女外勞到頭來還要幫老人清洗褲子。末了,兒子在爭執中,意圖或失手或變相謀殺父親,老人要自救,印尼看護工巧妙攔阻,你我再回想老人平素惹惱另外兩人,所以,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羅馬也不是一人造成的,兒子、外勞與老人自己分工合作殺死老人。李中的見解可以去當哲學家了。但不知李中的老爸(作家與電影人小野)看了作何感想?別愁,小野觀念開放,個性幽默,他會樂見其成!

 

本文引用自「破報復刊第567

待消失的影片》電影介紹 

《家好月圓》、 《麻糬》電影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