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0013.JPG

 

時間:2009/06/30(二)13:30

地點:新光影城

紀錄:交稿迅速宸小編

 

 

今天很高興,能夠邀請柏林電影博物館策展人馬丁柯爾伯(Martin Koerber)先生為我們做本場次的映後QA

 

 

Q1導演在拍攝時,已經意識到現代性的來臨,所以才會特別表現星期天,還是單純只想要拍這個故事?

A1導演的確有意識將這些時間空間做出分隔,所以想把一週或週日的生活給表達出來。雖然是用漸進式方式來拍攝這部電影,但他所要表現的,卻是工業化社會的來臨。這部電影有很多紀錄式的場景,雖然當時只被稱為影像紀錄,但也是製作團隊所發展出來的「劇情式紀錄片」。這部《星期天的約會》在二次戰後又被重新發現,也再度被影壇重視,並被後人視為新客觀主義的代表作。

 

 

DSC_0050.JPG 

 

 

Q2這部電影與其他德國電影有什麼不同之處?

A2這部電影是獨立製作,1920年代是所謂的表現主義,拍這部電影是由五個業餘人士所完成。他們想要推翻既有的表現主義,開發出新的電影、新的東西。馬丁先生覺得這部電影,其實在背後有悲傷成分,雖然這部片主要在表達愉快的星期天約會,但背後卻隱藏一種性別耍弄的感覺。

 

 

Q3那個年代,德國男女的性別關係,是呈現怎樣的狀態?

A3從這部電影,可以看出性別的不平等,看到片中兩位女生本來是好朋友,但因為男主角因素,而變得相互競爭。影片表面上雖是表達步調輕鬆的星期天下午,但背後卻隱射當時男女的性別危機。

 

 

DSC_0004.JPG 

 

 

Q4拍攝這部電影的速率?

A3這部默片其實是以每秒24格的速率在拍攝,一般默片是以每秒22格的速率,於是這部片在速度上是屬於比較自由的。

 

★★延伸閱讀看更多★★

《星期天的約會》影片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