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小輯.jpg 

文∕台北電影節編輯部

 

         拉丁美洲電影,向來是台灣影迷不大熟悉的區域,大多數對該地區電影的印象,多半仍停留在第三世界電影美學觀,儘管如艾克朗芳索等墨西哥導演在國際影壇闖出名號,但拉丁美洲電影在國際間的流傳仍舊屈指可數,但在今年柏林影展上,秘魯女導演以《懼乳:傷心的奶水》(The Milk of Sorrow)一舉拿下柏林影展金熊獎最高榮譽,這個區域的影片突然成為備受矚目焦點。本次台北電影節也在這波國際影壇新勢力中,一舉邀請12部拉丁美洲的影片,其中不乏該國在台灣首度放映的影片,其中《女僕》(The Maid)與《我的寂寞花園》(Parque Via)二部片也同時入圍本屆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導演屆時也將來台參與映後問答。

 

         本屆邀約的拉丁美洲影片,有幾個有趣的現象。首先,多部影片呈現普遍存在拉丁美洲國家的種族及階級問題,包括《眾神的黃昏》(Dioses)、紀錄片《命運繼承人》(The Inheritors)、《女僕》、《我的寂寞花園》、《懼乳:傷心的奶水》等,都立基於階級問題,但其中的紀錄片《命運繼承人》,導演花費10年以上時間走訪墨西哥東南山區,拍攝無數繼承上一代生活技能,但仍舊無法脫離貧窮處境的孩童,但片中的受訪對象仍舊展現天生樂觀心境,影片在國際間參展時,獲得廣大迴響。

 

         而拉丁美洲給人獨特的魔幻與畫面美學印象,在這一次「拉美小輯」單元也一覽無遺,《好戲開鍘》(Meet the Head of Juan Pérez)便是公認為非常具有墨西哥魔幻風情的影片,《煉獄三重奏》(Purgatory)則是三段式的故事,各段以不同色調呈現該段故事氛圍,並頗富布紐爾式的超現實影像風格,而今年榮獲柏林影展同志電影最高榮譽泰迪熊獎的《一半豔陽,一半藍天》(Raging Sun, Raging Sky)導演朱利安.赫南德茲(Julián HERNÁNDEZ),早在2003年便以《千朵天邊雲》(A Thousand Clouds of Peace Fence the Sky, Love; Your Being Love Will Never End)獲得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此次仍然延續個人強烈視覺風格,以黑白攝影呈現同志愛情史詩格局。

 

         而台灣影迷鮮少看見的影片國家,則包括來自烏拉圭的《豆花男之吻》(Acne)、導演在好萊塢學習拍片多年後回國拍片,首次在台灣映演的巴哈馬電影《小雨來的時候》(Rain)、以及智利電影《週末魘狂熱》(Tony Manero),影片中主角熱衷於模仿約翰屈伏塔多年前主演的《週末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可以為了各種小理由殺人,但時空背景放置在智利軍政府統治的時期,呈現出當時人民恐懼政治現實,尋求逃避的處境。

 

         而台灣影迷熟悉的《摩托車日記》,講述的是古巴共產頭子切格瓦拉的早年故事,在其頭像成為商業運用的元素的今天,知名的視覺藝術家在其陸續策展及編書之後,便以這些素材完成了《切格瓦拉滿天下》(Chevolution),豐富的資料呈現出從革命英雄變成商業手法的濫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