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orace(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Heiner Carow在1989年拿下銀熊獎的大作《出櫃宣言》(Coming Out)如果翻成《攏係Gay》,不知道會不會更生猛有力一點?
但千萬別誤會,我可不是認為男同性戀都很假,也不是指這部片裡面出現的角色都是男同志,我想強調的是,這部片子所要訴說的,是男同性戀在面對社會壓迫、情感發展與自我認同時,所常會出現的迷惘與失落。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孤獨與恐懼才是真的。為什麼一切都是假的?原因很簡單,也很殘酷,只因為你是男同志。
男主角Philipp是片中最社會化,在異性戀霸權下也表現的最「正常」的一位同志,但也正是因為他的正常,反映出了這個異性戀霸權的不公義。他只是一個普通而平凡的人,生活在相對保守的校園裡任教,他順應著社會的期待與要求,或者應該說是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一段即將步入婚姻的異性戀感情,但就在他偶遇了過往的同志情人之後,再次燃起了心中對同性感情的渴望。
Philipp幾乎都是被動的接收感情,只是必須不斷地做出抉擇。在面臨了同志情愫的侵襲之下,他便開始(偶然地)接觸了Gay bar,走到德國的新公園(現二二八紀念公園),開始正式進入這個族群,認識了一群無法公開真實身份與住所的人們。同志們也有社交的需求,也有情感的需求,卻只能透過非正常且曖昧隱晦的管道紓解,你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是不是真的,他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你們之間的感情是不是真的。在當下,沒有真實的存在感,對於未來,也無法確定任何事情,所有人都抱著小小的希望,痴心等待著自己的另外一半能早日進入自己的生命。只是,一切實在太虛無,未來實在太渺茫。
對於保守派的同志,要突破自己的心防就得花一番功夫,但對於勇敢顯露同志性向的男同性戀,也得面臨社會上的歧視,甚至是暴力相待,活生生就像是種性制度之下的賤民,卑微地在巷弄中苟且偷生,危機四伏。其實同志議題就與種族議題一樣,都只是人權的問題,每個人都應該有愛人與被愛的權利,同樣是人,同性戀與異性戀並沒有絕對的不同。
我自己對於這部片很能感到認同的原因,在於本片藉由非常商業劇情片的敘事風格,不煽情撒狗血、不慷慨激昂,而是用很溫和柔善的態度,自然地凸顯出了男同性戀較容易受到公領域的騷擾與社會威權結構的壓迫的狀態,對異性戀霸權提出了無聲的控訴。其方法是藉由帶領我們進入男同性戀心裡百感交集的世界之中,讓大家(尤其是異性戀族群)了解並體會男同性戀的煎熬與困境。
若暫且撇開略為沈重的同志議題不談,這部片的確稱得上是很好看的片子,男主角Philipp的眼神十分迷人(可以說是德國的梁朝偉嗎?或張國榮?)而與男主角有主要情感發展的Matthias則是長得十分俏皮可愛,衝著他們這一段好看的愛情戲,就值得推薦給同志族群們。
本文轉載至「流動的心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