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totg.jpg  

郭樂興

 

那是在拍完《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時回家的路上,我們一如往常的在車上閒聊著,完成一半的北宜高速公路上飄著細雨,阿喵(林育賢導演)突然問起我:如果你要導一部紀錄片的話,你最想拍的是什麼?我想了一下,回答說:應該是棒球吧。

 

但是這個念頭就好像一個沒有萌芽的種子,就靜靜的被放在那裡。然後我又以攝影的身分,繼續跟阿喵合作了《遺失的微笑》和《種樹的男人》這兩部紀錄片,一方面也繼續過者我的外景導演生活。直到2008年的三月,在前輩梁修身導演的介紹之下,我們認識了張茂三教練,還有富源國小棒球隊的小朋友們,這顆安靜的種子才冒出芽來,然後漸漸的長大。

 

我覺得自己算是一個很普通的棒球迷,從小開始,就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棒球轉播,看中華隊參加國際比賽,也偶而看看職棒的賽事,不會特別蒐集什麼紀念品之類的東西,但有些時候會去球場看球,小時候也曾經有過參加棒球隊的夢想,但就是沒有太多的機會實際去接觸,所以可以拍攝這部紀錄片,某方面來說,也是一個實現小時候夢想的方式,於是我到了花蓮,展開了前後將近一年的棒球生活,對於一個已經過了三十歲的男人來說,這其實算是一件奢侈又帶點任性的事情。

 

在花蓮的日子裡,我實際參與了富源棒球隊的生活,有時候很努力想紀錄下這一切,有時候卻只是站在球場邊,默默的看著他們,試著感受這群孩子們和教練所感受到的一切,畢竟花蓮的美好風光,還有原住民熱情而樸實的性格,實在太令人陶醉。後來我跟張教練,林爸,球隊的小朋友們還有家長變成了朋友,也透過他們,讓我對棒球這項運動的認識,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往我和許多關心棒球的人一樣,從賽事的轉播和比賽來認識棒球,但是因為拍攝了這部紀錄片之後,才真正發現到那不過是棒球的一部份而已,一場比賽的背後,往往有著更多更深刻動人的部份,這些我們在棒球場上都看得到,但也都看不到。

 

有一天,我在教練桌上的「少棒訓練手冊」裡看到了一段描寫台灣少棒起源的文字,上面寫著,當年紅葉少棒隊成立的目的,是校長希望透過棒球運動,來吸引孩子們願意來學校上課。一段看似簡單的描述,卻讓我回想起自己這麼多年以來的對棒球這項運動的認識,其實是很淺薄的。台灣的棒球運動,因為很多年前的一場比賽,紅葉少棒打敗了日本的世界冠軍隊伍,於是就一直朝著追求勝利的這條路走去,而似乎忘記了還有更多原來可以做,而且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說,這項被我們稱之為國球的運動,已經到了需要重新思考的時刻,那麼我希望《六局下半》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個理解、包容和改變的開始。

六局下半電影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