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拉快跑》Run Lola Run 

文∕Dorasinben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Every dog has his dayEvery play leads into its way

         一部真正經典的電影,絕對不會因為時間久遠,而影響了它之所以被稱為「經典」的意義與地位。

         距離第一次看電影《蘿拉快跑》,已經記不起是幾年前的事了,印象所及,我只記得蘿拉一直不停的跑,至於劇情演了什麼,我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終於,這次重新再看一次《蘿拉快跑》,我確定:蘿拉總共跑了三次,然後,蘿拉最後沒有死,跟男友開開心心拎著十萬馬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當然,這也可能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導演搞不好只是提供了三種可能,但事實上發生的是哪一種結局,who knows?!

       1998
年的電影《蘿拉快跑》絕對不是影史上第一部用「what if」這種如果假設來玩遊戲的電影。事實上,在1993的另一名經典電影《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已經玩過:在不同劇情設定下,人生如果重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與不同結局的手法,但《蘿拉快跑》賣弄的不單只是「再試一次會如何」的玩耍心態,其中更參雜了導演Tom Tykwer個人對於影像的玩心,以及多方嘗試不同元素,大膽嚐鮮的頑童個性。於是我們在電影《蘿拉快跑》舉目盡是目不暇給的快節奏影像拼接蒙太奇,還有一種有完沒完的nonstop運鏡風格,重點是,《蘿拉快跑》創造了一個愛情動作片的獨特美學,與自成一氣的格局邏輯。

         於是,三段不同假設的出發點(或說是區分點),都從蘿拉聽完男友曼尼電話後掛掉電話開始。三次蘿拉快跑裡,皆因為一個個不經意的小小改變,而導致了不同的結局與不同的命運,不管是女主角蘿拉和男友曼尼,還是蘿拉快跑時所經過的,或是接觸過的每一個路人。隨著蘿拉的擦身,接下來出現的是每一個路人往後的人生樣貌與風景,就像電影《蝴蝶效應》的典故一樣,一隻蝴蝶在馬來西亞拍動了翅膀,卻導致了千里達的颶風,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領悟與邏輯,正是導演Tom Tykwer藉由電影《蘿拉快跑》所意圖展現的企圖與決心。

         我們從大螢幕上接收到的驚奇,不僅止於劇情設定的天馬行空的創意,還有影片與動畫交雜的絢麗巧拼,而事實上,導演Tom Tykwer常在自己執導的電影裡樣樣都來,導演、劇本編寫、配樂、甚至電影原聲帶,他常常都自己一手包辦, Tom Tykwer在電影《香水》的翻拍成就讓我咋舌,其實,早在電影《蘿拉快跑》上映時,就讓他在世界影壇開始大放異彩。而女主角Franka Potente也藉由電影《蘿拉快跑》一舉囊括了多項影展的最佳女主角獎,她最有辨識度的電影,是2004年的電影《噬血地鐵站》(Creep),而她也在02年,和交往多年的男友Tm Tykwer分手,電影《蘿拉快跑》正是導演Tom Tykwer為女友Franka Potente量身打造之作,不難看出,劇本編寫適切的傳達出Franka Potente自身特質,再配上一頭顯眼紅髮、鬆垮上衣,與寬版休閒褲,明顯點出隱藏在身後,女主角蘿拉為了男友不惜一切,只求救他一命的熱血感情!

         由於電影《蘿拉快跑》蘊含了多鏡位的拍攝剪輯手法,所以片商還特地做了很有趣的數字統計:本片在片長71分鐘內,總共進行了1581個影片整個從無到有的技法與處理(包括剪輯、鏡位、credit還有分影片開始的前credits,以及影片結束後的幕後團隊的完整credits),因此平均下來,一個鏡頭值2.7秒長。有趣的是,假使拿《蘿拉快跑》跟近代的電影做比較的話,它反而越到影片的尾聲,結局的步調卻越緩慢。這麼多異想天開、天馬行空的創意與手法,豐富了電影《蘿拉快跑》的組成元素,而我們也在片刻不容緩的緊張節奏裡,跟著提心吊膽,希望蘿拉和男友都能倖免於難!

         電影《蘿拉快跑》不僅提供了電影本身在大螢幕上播放的最原始娛樂效果,也讓我們在一眼瞬間的快速位移鏡頭裡,找到了觀影樂趣,和愛情裡義無反顧的美麗!

 

本文引用自Something about me

蘿拉快跑》電影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