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1.jpg

文∕Horace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有些人認為台灣的環境這麼亂(意思是:生活這麼刺激緊湊又精彩),每天電視新聞隨手拿幾則出來當劇本題材就好啦,戲劇張力強大,情節高潮迭起,畫面引人入勝,怎麼可能拍不出好看的電影?

         戴立忍的新片《不能沒有你》的確就是由一則新聞所衍生的一部作品,不過這部片不只是為了精彩好看而已,而是有更深層的意義。在台灣近年這波電影浪潮中,《不能沒有你》是較少數回歸社會批判、草根關懷的劇情片,這也將會是這部片在這波浪潮中可以取得歷史地位的利基。


         台灣八零年代的新浪潮,就是以自然寫實的風格,改變了過去制式而浮濫的商業電影,除了影像風格上的革新之外,另一個突破在於能夠勇敢地藉由電影向世界發聲,藉由電影發現問題、陳述問題,並做出歸納與整理,帶動社會與時代的進步。過去楊德昌、侯孝賢等前輩不只是攀上了美學的高峰,更表達了社會批判的意圖,表達了對這塊土地的反思與關懷。近年許多新銳導演極力想走出過去台灣新電影所揹負的負面印象,展開一股親近觀眾趨勢之際,有些電影仍然耽溺於過去,而有些電影則過猶不及。在此同時,我私自認為,戴立忍這部《不能沒有你》,正好補足了近年這批台灣電影對於在地人文關懷上的缺乏。

         什麼片子才叫好片子?我想不太可能會有標準的答案。但一個國家電影要振興的指標,絕對不能只有商業的衡量標準(如《海角七號》的賣座),而應該是要百花齊放,各種類型的片子都要開花結果,有些片子要能精準的掌握住時代脈動,有些片子要能細膩刻劃各種世代之間的差異,有些片子要能點出平時藏匿於台灣社會中的關鍵議題,凡此種種,多樣化的電影都能出現在觀眾的面前時,台灣電影文化才算是真正的有所起色。

         值得高興的是,這部片子讓很多觀眾看了電影之後,對這塊土地有另一種省思。原來城鄉差距這麼大,原來南北差距這麼大,原來貧富差距這麼大,原來許多我們司空見慣的事情背後,藏有許多我們早已遺忘的,台灣的純樸精神與真誠情感。同樣是拍貧窮,但在片中盡可能的不消費貧窮,不炒作社會的不公義,這也是創作者十分難能可貴的堅持。

         這部片子也讓我聯想到幾部其他影片,例如潛水的畫面與房間裡的海波倒影,是不是想起了《碧海藍天》?而這段真實而感人的小故事,以及敘事風格,也讓我聯想到許鞍華連續拍的兩部《天水圍的日與夜》與《天水圍的夜與霧》,結合了前者的溫馨動人與後者的殘酷寫實,正因如此,讓我覺得《不能沒有你》對於台灣也有著相對重要的地位。

         這部片也只是大寶導演第二部的電影作品(真心創作的第一部?)因此也讓我對於他的下一部作品更加期待,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夠不斷的進步,達到諸如電影大師Ken Loach那般擲地有聲的火候,屆時台灣電影將真的值得我們驕傲。

 

本文轉載至「流動的心靈

不能沒有你電影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