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櫃宣言》Coming Out

文∕Alan2009台北電影節部落格達人)

 

         這部被稱為東德史上唯一的同志電影,影片描述一名壓抑著自己同性戀傾向的中學老師-菲利浦,在一次意外將女同事撞傷後,嘗試著異性戀情,並且論及婚嫁,直到女友的好友意外的拜訪,竟揭露他不可告人的祕密…

         電影從一個喧鬧歡樂的夜晚起始,在煙花四射的歡樂氣氛中,突然反差的出現一台救護車將一個服藥自殺的青年送進醫院急救。編導很「仔細」地記錄所有搶救、洗胃的過程,醫護人員粗魯的將管子塞入他的口中(暗喻著現實生活中同志受到的粗魯對待)。而醫護人員問他為何要自殺,他崩潰的說「因為我是同志」。所以打從最一開始編導Heiner CAROW已十分明白的告訴觀眾,同志身處在異性戀世界的隔閡與掙扎。而這段本來與原本的主軸不太相關的對比式開場,其實別有用意。

         而開場過後,就是男主角菲利浦的出場,鏡頭下的他怡然自得地騎著單車在大街巷弄間穿梭,他如常般教書工作、交際約會,就像是云云眾生裡的平凡人物,直到女友的好友來訪,竟然是他多年前的初戀男友,影片隨之像是一段雙性戀者(他能自然地與異性談戀愛、上床作愛其實已不能算是「純」的同志了)自我追尋的過程,這時編導才逐漸將當時八十年代東德壓抑的地下文化、同志生活、社會狀態一一呈現,像是主角身後的佈景,兩者相互對照,藉事喻情。影片宛如尋常的通俗劇,沒有艱澀的技法,依照傳統線性的敘事,寫實化且中規中矩。影片中的男主角一面掙扎的要做一個具有社會地位,符合家人(尤其是母親)期待的好老師、好男友、好兒子,一面又要對自我內心天性的同志慾望作拉扯,幾乎是進退失據,舉步維艱。

         尤其是有兩段戲相當明顯,一段是還未出櫃的菲利浦在電車中,遇到不良份子欺辱有色人種,他義無反顧勇敢的仗義相助,但後來面對同為欺壓傷害行為的同志受欺負時,他竟膽怯不敢面對自我的內心傾向,倉皇地從旁快速跑過,藉由片中不斷的事件,彷彿人性最基本的良善都因「同性戀」這三個字,而背上了莫須有的罪衍,對於同志的歧視,間接衍伸對非我族群、或其他弱勢者的歧視。這些都彰顯編導對於人性、社會的失望以及當時保守的東德(或是整個大環境)的批評。

         所以當男主角在同性戀酒吧,邂逅電影開場時自殺的十九歲男孩馬提亞,再度挑起的心理的同志情愫而進一步與之交往,卻因女友的懷孕他又陷入了兩難的掙扎,但猶豫的結果是同時傷了兩者的心,一幕在音樂會後的三方巧遇對質,雖然是意料之內的必要轉折,但戲劇化地竟然有著莫名的悲喜感,而這種悲喜調性一直充斥在男主角以及未婚妻之間,似乎刻意跟同性戀情作為區別。

         而當一無所有的男主角獨自前往同性戀酒吧藉酒消愁時,遇到一位同志老者(德國男星Werner Dissel飾演,他內斂純熟的出色演技,光靠唸白以及眼神就能帶領觀眾的情緒,非常厲害)對他的開導,而影片最精采的地方也在這段戲。觀眾與男主角一起,從老者滄桑的語調述說德國同志五十年來從納粹時期受到集中營監禁到現今的歷程,儘管已經到了開放的現代,環境對於他們的對待並無更好的善待。此時鏡頭特別帶向每個在酒吧中尋求依靠的同志面孔,對照著外在環境的歌舞喧囂,畫外音Fade down,更顯得其內心世界的空虛,畫面的對比營造,比戲裡的男男全裸床戲更予人深刻地衝擊。

        在倒數第二場戲裡,校方不知是發現他的性傾向還是他的確教學出了問題,派人監督並重新檢視他的上課過程,此時男主角沒有反抗或是順從,只是靜默的看著窗外,從若有所思到豁達的神情心態,以及後來揭示他最後人生的選項「決定活出自我」。儘管本片其實還是有著敘事生硬拖沓,以及對於女性角色的塑造未盡成功的缺點。但他在保守壓抑的現實環境下,能夠有如此勇氣拍攝出一部毫不遮掩的同志電影,怎麼講都算是個里程碑(巧合的是上映隔年,柏林圍牆就倒塌了)。

         結尾時,男主角一如片頭那般輕鬆自在的騎著單車出門,不知目的地為何的向前騎時,臉上卻多了一份踏實的感覺。而鏡頭逐漸向上拉遠,男主角隱沒在如常的人群車潮中後,讓我們不禁想到,到底還有多少像他一樣的人活在這個充滿歧視(無論是性向還是種族、政治)的虛偽社會之中,他選擇走進人群,而其他人還是只能在暗夜的酒吧或公園裡尋覓下一個慰藉嗎?

 

本文轉載至「alan's

出櫃宣言電影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